鱼类鉴赏

宽带石斑鱼
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9-3.4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平坦或微凸。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3列。鳃耙数8-11+15-18。前鳃盖骨后缘具3-7显著之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56-65;纵列鳞数91-106。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2-14;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幼鱼体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侧偏白色;体侧具2条镶黑缘之白色宽斜带;背及尾鳍具黑点及线纹。成鱼体一致为灰色,体侧白带逐渐消失,黑缘则转为线纹或斑点
分布: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至夏威夷及皮特康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刺蓋擬花鲈
特征:延长而侧扁。吻短。眼中大,眼眶后缘无乳突。口较大,稍倾斜;雄鱼唇肥厚且圆凸。上下颌齿细小,前端具犬齿。下及间鳃盖骨下缘圆滑;鳃盖骨具二棘。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55-63;上颌不具鳞;各鳍亦不具鳞。背鳍连续,具硬棘X,软条16-18,第I背鳍棘短,第II背鳍棘延长;臀鳍硬棘III枚,软条7-8;腹鳍腹位,雄鱼极为延伸至臀鳍中部后,雌鱼略为延长;胸鳍软条18-20;尾鳍深*形,上下叶不特别延长如丝。体上半部橘黄色,下半部偏紫红色;头部由吻端至胸鳍基部具一条镶淡蓝紫色缘之黄色斜带。雄鱼头部具大片蓝紫色区域,背鳍至少在前半部为深红色。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圣诞岛,东至斐济及莱恩群岛,北至日本,南至澳洲

雪点擬鲈
特征:体延长,近似圆柱状,尾部略侧扁;头稍小而似尖锥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侧位,稍突出于头背缘。口中大,略倾斜;上颌略短于下颌;颌齿呈绒毛状齿带,外侧列较大,下颌前端具犬齿6枚;锄骨具齿,腭骨无齿。体被细鳞,侧线简单而完全;侧线鳞数59-60。背鳍连续,硬棘部与软条部间具深缺刻,具硬棘V,软条20-21;臀鳍硬棘I,软条17-18;胸鳍软条16-17;尾鳍截形。体背侧灰褐色,具杂乱的橘色斑块,腹面灰白色;体侧具9个暗褐色斑;眼后头背部具紧靠成列的褐色至橘色斑点。雄性在鳃盖上具一个黑色眼斑,雌鱼则仅有一个比较小的深褐色斑点。背鳍灰色,软条部3具纵列黑点;胸鳍基底内侧具一大黑斑;腹及臀鳍皆淡色;尾鳍中央具一大黑斑块,其后另有一白斑。以前所记载之头斑拟鲈(P. cephalopunctata)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模里西斯及马尔地夫至皮特凯恩岛群,北至琉球群岛,南至大堡礁的南方。台湾省各地沿岸可见

紫印鱼
特征:体长8-10cm,椭圆形。体鲜红色,体侧鳃盖后方各有一个紫色红印,上边到达背鳍基部,下边到达腹鳍,格外明显。鳃盖淡紫色,下颌乳白色,臀鳍有蓝色花纹。紫印色的雄鱼体表有紫印 ,雌鱼鲜黄色无紫印
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丝鳍擬花鮨
特征:体延长而侧扁。吻短。眼中大,眼眶后缘无乳突。口较大,稍倾斜。上下颌齿细小,前端具犬齿。下及间鳃盖骨下缘具锯齿。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37-43;上颌具鳞;各鳍亦具鳞。背鳍连续,具硬棘X,软条16-18,第III背鳍棘最长,雌雄皆延长如丝;臀鳍硬棘III枚,软条7;腹鳍腹位,雄鱼延伸至臀鳍,雌鱼否;胸鳍软条16-18;尾鳍弯月形,雄鱼上下叶延长如丝。雄鱼体红褐色,鳞片具小黄点;眼下斜向延伸至胸鳍基部中央具一紫红色纵带,除臀鳍色淡外,各鳍为橘红至粉红色,皆具蓝缘;背鳍软条部末端具黑褐色斑块;胸鳍上缘具一粉红斑块。雌鱼一致为橘黄色,体侧除腹部鳞外,皆具淡紫红色缘;眼下斜向延伸至胸鳍基部中央具一紫红色缘之粉橘色纵带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及非洲南部,东至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宝石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
特征:栖息于浅水的亚潮带至150 公尺深的礁区海域,以鱼类为主食。生性不怕人,经常与潜水人员近距离接触。极佳的食用鱼。由于不会怕人,所以经常为潜水渔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国家公园已将其列入保护。 最大体长:200 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南日本,南至澳洲

橙点石斑鱼
特征:布氏石斑鱼、芝麻斑、石斑、过鱼主要栖息于浅滩堆,栖息深度一般在30-100公尺间。最大体长:76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

棕点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舄湖及海湾内之独立礁周围水域,亦常常被发现于外礁斜坡区以及清澈水域。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120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及菲尼克斯群岛,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等

细点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舄湖及海湾内之独立礁周围水域,亦常常被发现于外礁斜坡区。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122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起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东至斐济

黑边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水深4-160公尺处之舄湖、内湾区及沿岸礁石区或石砾区海域。以螃蟹、虾子及小鱼为食。最大体长:40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中太平洋各岛屿,北自日本、韩国,南迄澳洲、罗得豪岛等

点带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水质较混浊的沿岸礁区,亦常被发现于汽水域,幼鱼则经常出现于砂泥底之河口域、沼泽区或舄湖。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100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至非洲东岸、红海,东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州。

珊瑚石斑鱼
特征:一般栖息于淤塞礁区浅水域,有时亦发现于河口区。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等为食。最大体长:49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中国海、台湾、所罗门、马瑞安那群岛及澳洲

花点石斑鱼
特征:幼鱼栖息于浅的珊瑚石砾区水域,成鱼则栖息于舄湖区的珊瑚礁头及深达100公尺以内向海的礁区。以鱼类、甲壳类及软件动物为食。最大体长:61cm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可可斯-基林群岛至印度尼西亚,南中国海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罗得豪群岛

玛拉巴石斑鱼
特征:栖所多样化,举凡珊瑚礁区、石砾区、潮池、河口区或泥沙底区,从水深0-150公尺处皆可见其踪迹。以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为食。最大体长:234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东岸、红海,东至东加,北至日本,南至澳洲

波纹石斑鱼
特征:又名白瓜子、波线石斑鱼、石斑、过鱼。主要栖息于浅滩区。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75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阿曼湾至肯亚、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新几内亚、菲律宾及所罗门等

蜂巢石斑鱼
特征:沿岸浅水域鱼种,常出现于舄湖及湾区之礁石间,栖息深度甚少超过20公尺。雌鱼在标准体长约14公分时成熟,18-21公分时开始性转变。主要以小鱼为食。(因食物鲢之故,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最大体长:31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南非至法属波里尼亚

玳瑁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近岸碎屑的珊瑚礁区,幼鱼常被发现于潮池。以甲壳类、小鱼及蠕虫为食。最大体长:40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至澳洲

三斑石斑鱼
特征:幼时栖息于潮池或礁石区之浅水域,成鱼则迁移至深水域。主要以鱼类为食,偶尔摄食甲壳类。最大体长:40cm 
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韩国、日本、中国

六斑石斑鱼
特征:又名六角格仔、石斑、花点格、鲈狸。主要栖息于沿岸独立珊瑚礁区水域。以鱼类及甲壳类为主食。最大体长:26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岛屿周缘海域。

吻斑石斑鱼
特征:主要栖息于沿岸浅岩礁或珊瑚礁区,亦会出现于河口区。通常被发现于5-25公尺深之洞穴或岩缝间。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40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斐济,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

尾纹九刺斑
特征:
分布:

双线眶棘鲈
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头端尖细,头背几成直线,两眼间隔区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后上角具一锐棘,下缘有细锯齿,上缘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上颌末端上缘不具锯齿状;颌齿细小,带状;锄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齿。第一鳃弓下枝鳃耙数5-7。体被大栉鳞;头部鳞域向前伸展至前鼻孔;侧线鳞数45-46;侧线与硬背鳍基底中点间有鳞3 .5。背鳍连续而无深刻,具硬棘 X,软条9;臀鳍硬棘III,软条 7;腹鳍达臀鳍起点;胸鳍达肛门;尾鳍上下叶不呈丝状延长。成鱼体浅绿色,腹面银白色,体侧有一双边镶黑边之白色斜带,自眼下斜行至背鳍第X棘及第1软条间之基底处,另有一黄线自侧线起点以迄第V背鳍棘基底,背鳍后方若干软条之基部有一白色大斑。背鳍软条部前部上缘、臀鳍前部及尾鳍上下缘深红或黑色。幼鱼体具3条黑纵线,纵线间为黄色,背鳍软条部前部上缘、臀鳍前部及尾鳍上下缘黑色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印度尼西亚,东至万那杜,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皆有分布

驼背鲈
特征:栖息于珊瑚礁繁盛之水域及舄湖区,亦常可发现于潮池区,一般在10-40公尺深处。可人工繁殖,唯成长速度慢,存活率亦不高。最大体长:70 cm
分布:仅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南中国海、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关岛等地区

斑点九棘鲈
特征:热带海域常见之鱼类,生活栖所多变,自潮池至水深40公尺处之礁石区皆可见其踪迹,一般较常见于1-10公尺之水域。主要以小鱼为食,偶捕食甲壳类。主要摄食时间为清晨及午后,其余时间则穴居休息,但在马达加斯加的族群则大多于夜间猎食。最大体长:60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及皮特康岛,南自澳洲及罗得豪岛,北迄日本及小笠原群岛

横纹九棘鲈
特征:一般栖息于淤塞而已死的珊瑚礁区水域,水深在1-30公尺处,亦曾有过在水深64公尺处被拖网捕获之记录。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等为食。最大体长:26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由肯亚至莫桑比克南部,东至西太平洋,但不存在于印度洋中大部份的岛屿

红九棘鲈
特征:栖息于水深10-100公尺以上舄湖礁石区及外礁斜坡处之海域,幼鱼则巡游于海绵或珊瑚礁头。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57cm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烟鲈
特征:主要栖息于水深3-60公尺处之礁石区,通常可见其在礁石洞穴内或在洞穴外巡游。以小鱼(如拟金眼鲷 Pempheris sp.)、口足类(如假虾蛄 Pseudosquilla sp.)等为食。成熟体长大约在35公分左右,终年皆可产卵。最大体长:60 cm 
分布: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白边纤齿鲈
特征:又名黑皮过鱼、石斑、纤齿鲈。主要栖息于外礁斜坡区及深水域的水道。游泳能力强,通常独游,偶会聚集成一小群。最大体长:40cm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东岸,东至法属玻里尼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

白线光腭鲈
特征: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区、清澈水质的舄湖区或面海礁区,水深在5-80公尺处海域。主要以小鱼及甲壳类为食。幼鱼的体色主要是模仿隆头鱼科的紫色海猪鱼(Halichoeres purpurescens)的幼鱼,目的在于使自己可轻易欺骗猎物而接近它。最大体长:65cm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部,东至马歇尔群岛、萨摩亚及菲尼克斯群岛,北自日本,南迄澳洲

青点鹦咀鱼
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被大型圆鳞。头大,上唇内唇仅沿后部存在,前部与外唇愈合;颌齿完全愈合成齿板,其齿板白色。每侧上咽骨具扁平齿1行,其基部外侧有1行退化齿。下咽骨齿盘长大于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颊部具3行鳞。体橙黄色,鳞片为蓝色间橙横色,体侧具5条不规则的蓝绿色横带。眼上及下缘各具蓝绿色条纹伸向前端。胸、腹鳍前缘蓝色。背、臀鳍橙黄色。背鳍Ⅸ—10,臀鳍Ⅲ—9,胸鳍Ⅱ—11~15。尾鳍凹形,上下叶延长。体长650mm
分布: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沿海至太平洋中部。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沿海珊瑚礁区。

巨石斑鱼
特征:栖息于水质清澈的珊瑚礁区,幼鱼常出现在礁盘或潮池中,成鱼则通常在较深的水域中。属肉食性,主要以鱼类为食,偶尔摄食甲壳类。最大体长:107cm 
分布: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至南非,向东至杜夕岛,北至日本,南至澳洲之新南韦尔斯及罗得豪岛

豹纹鳃棘鲈
特征: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的舄湖及面海的礁区,亦常出现于外礁斜坡。生性凶猛,极为贪食,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偶捕食甲壳类。繁殖期时会回游短距离而聚集于礁区产卵;为浮性卵。幼鱼底栖性,警觉性高,主要栖息于珊瑚碎屑堆。因食物鲢之故,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最大体长:120 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东至斐济

紫鲈
特征:主要栖息于水深20-120公尺处之礁石区,通常可见其在礁石洞穴内或岩壁裂缝中。皮肤可分泌毒液,且当鱼受惊吓时会大量分泌。最大体长:40 cm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部,北至日本,南至纽西兰

六线黑鲈
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3-2.8倍。头背部微凸;眶间区微凹。眼大,约等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具细齿。前鳃盖骨后缘具3短棘,鳃盖骨后缘亦具3扁棘。颐部有一皮质小突起。体被细小圆鳞;侧线鳞孔数60-70,侧线鳞列数82-88。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具缺刻,具硬棘VII,软条13-14;臀鳍硬棘II枚,软条9;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尾鳍圆形。成鱼体黑褐色,体侧有6-8条黄色纵带,头部亦有些不规则的黄斑或蠕纹。幼鱼体侧纵带较少,但随鱼体成长而逐渐增加;背鳍硬棘部橘红色,成长后消失
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至马贵斯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纽西兰。

伏氏眶棘鲈
特征:体橢圆形,侧扁;头端尖細,头背几成直線,两眼间隔区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后上角具一銳棘,下緣有細鋸齿,上緣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上頜末端上緣不具鋸齿狀;頜齿細小,帶状;鋤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8-9。体被大櫛鳞;头部鳞域向前伸展至前鼻孔;侧线鳞数39-45;侧线与硬背鳍基底中点间有鳞3 .5。背鳍连续而无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鳍硬棘III,軟條 7;腹鳍达肛门开口;胸鳍不達达肛门;尾鳍上下叶不呈丝状延长。体呈褐紅色,鰓蓋一條白色寬紋,由头背部一直延伸至頰部,鰓膜深红色。各鰭內側橘褐,外侧黃色
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日本琉球列岛,南至澳洲。台湾省南部、東北部、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颇常见

 

  关于蜗牛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沪ICP备06051758号
©2007苏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对本网站内容的更正及解释权利
航海世纪 | 机甲世纪 | PP球 | 强盗爱富商 | 5街区 | 黑暗与光明 | 加勒比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