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胡椒鲷
特征: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重150~400克。从头盖骨起,背部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背鳍一个,连续,有12~13棘。臀鳍有三棘。尾鳍截形、略圆。口小,端位。唇厚、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全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胸鳍基部有腋鳞。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黑色宽带三条,斜形。在第二条斜带上方,背鳍和臀鳍上均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故得名
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以南海区产量较多
六线妞妞
特征:体长15-20cm,头部淡黄色有棕色花纹,眼睛靠近头顶。胸鳍上方从眼睛到尾部有4-5条黑色纵花纹,背鳍、尾鳍上有黄色花纹,体色银白。幼鱼和成年鱼体色有差异。
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厚唇石鲈
特征:唇厚,自頭部起至尾鰭有網紋狀棕色斑點,在背部尤其明顯, 愈近腹部體色愈淡,幼魚體色和成魚差異極大,幼魚之體背黑而有大白斑塊,成長後黑色底漸淡而轉為黑色點斑,至成熟後變成全身灰褐,體 背均為黑點散布。在本省東部、北部及南部礁岩地區皆能釣穫。為岩礁及珊瑚礁棲性魚種。通常單獨行動,白天躲蔽於洞穴中,夜間出外獵食 珊瑚礁區的魚蝦貝類。幼魚有不停地搖頭擺尾,摹仿有毒海蛞蝓之防衛行為。成魚體型約30~40公分左右。
分布:
双带黄鲈
特征: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之洞穴或缝隙中,白天会在礁区外围的砂泥地上活动。以鱼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25 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由马尔地夫至巴布新几内亚,北至日本,南至澳洲
长鳍银鲈
特征:栖息于沿岸之沙泥底质之水域,经常成群活动。有时会在河口水域出现,甚至河川下游。肉食性,掘食在沙泥地中躲藏的底栖生物。鱼体小者,常作下杂鱼处理,供养殖饲料之用。最大体长:35 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西起红海及非洲东岸,东至西太平洋各群岛
横带髭鲷
特征:体长橢圆形,侧扁,背缘隆起,腹缘圆弧。头中大。吻钝尖,约与眼径等长。口前位,稍斜;上下頜約等長;额齿细小,呈帶狀,外列齒較大;鋤骨、舌面皆无齿。頦部密生小髭;頦孔3對。体被小櫛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单一,前方具一向前平卧棘,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缺刻,硬棘強大,尤以第III刺为甚;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胸鳍小,稍短于腹鳍;尾鳍圆形。体呈淡褐色,体侧具6条暗褐色横带。腹鳍黑色;背鳍及臀鳍鳍硬刺部鳍膜暗褐色至黑色;背鳍软条部、尾鳍及臀鳍软条部黃色而具黑缘。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中国东南沿海、朝鮮半島、日本至台湾。
|